海財經·證券導報8月2日訊(記者 康景林)8月2日,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3年中國民營經濟百強城市活力榜》。截至7月末,我國現存民營企業超5670萬家,占所有經濟類型企業存量比重超97%;新注冊量長期占比98%以上,民營經濟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2023年上半年,我國新注冊507.8萬家民營企業,同比增加18.8%。
近五年民營企業新注冊量占比超98%
近年來,在我國所有經濟類型企業新注冊量中,民營企業長期占比超98%。

分年份來看,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累計新注冊4560.7萬家民營企業。
2018年至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新注冊量逐年增加,2021年全年,我國新注冊918.3萬家民營企業,同比增加11.5%,達近五年增量、增速雙高峰。受疫情影響,2022年全年,我國新注冊862.4萬家民營企業,同比減少6.1%。2023年上半年,我國新注冊507.8萬家民營企業,同比增加18.8%,為下半年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城市越發達 民企存量越多
民營企業存量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強相關性,經濟發達地區民營企業存量更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我國現存超5670萬家民營企業,占比超97%。
將民營企業存量TOP100城市分成梯隊,以100萬家、60萬家、30萬家及以下為標準,依次劃分為第一至第四梯隊。
第一梯隊有6座城市,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民營企業存量最多,上海現存267.5萬家民營企業,排名第一;深圳現存240.2家民營企業,排名第二,廣州、北京分別以201.7萬家、197.9萬家民營企業排名前四。
非一線城市中,成都、重慶民營經濟活力更強,二者分別現存153.5萬家、113.9萬家民營企業。2022年全年,成都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0156.84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重慶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7404.4億元,增長3.0%,占GDP的59.7%。

第二梯隊有12座城市(如圖),該梯隊主要由新一線城市構成,其中杭州民營企業存量梯隊內最多,有90.4萬家,蘇州、西安、武漢、鄭州分別現存民營企業87.5萬家、84.4萬家、83.9萬家、83.0萬家,領先梯隊內其他城市,濟南現存63.4萬家民營企業,在眾多新一線城市隊列中占據一席之地。
第三梯隊有27座城市(如圖),佛山憑借現存54.3萬家民營企業,領跑第三梯隊;寧波、金華、昆明分別現存53.9萬家、51.1萬家、50.9萬家民營企業,排名梯隊前四。此后依次為石家莊、???、臨沂、泉州、無錫等地,南昌、惠州、哈爾濱分別現存30.9萬家、30.3萬家、30.1萬家民營企業,躋身第三梯隊。
第四梯隊有55座城市(如圖),邯鄲現存29.2萬家民營企業,與同梯隊其他城市拉開差距,其次是菏澤、臺州、常州、鹽城,分別現存27.3萬家、27.1萬家、26.7萬家、26.2萬家民營企業,在第四梯隊中排名前五;梯隊中,存量在20萬家以上的城市有20座,小于20萬家的城市有35座。
超六成民企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內
創業投入方面,我國存續民營企業注冊資本集中在200萬元以內,累計有3445.5萬家,合計占比超六成,其中有2109.8萬家民營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占比37.2%。
注冊資本在20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的民營企業有795.7萬家,占比14.0%;注冊資本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的民營企業有680.4萬家,占比12.0%;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748.7萬家,占比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