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 洪佳佳 通訊員 張詠
扎根瓊島,潤澤普惠。在海南自貿港建設提速、封關運作籌備關鍵期,海南農商銀行正以數字化轉型實現金融服務的全新跨越——從傳統線下手工模式邁向全流程線上化,從“跑斷腿辦貸”到“3小時上門、12小時放款”,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與農戶“融資難、融資慢”的痛點,彰顯出數字化普惠金融的“海南農商速度”。
截至8月末,海南農商銀行鄉金條線業務貸款余額達501.89億元,微貸業務貸款余額突破50.94億元。“雙線”告捷不僅印證了普惠小微業務“結構優化、資產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還凸顯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扎實成果,踐行其在自貿港建設中對于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的堅定承諾。
深耕本地 金融活水澆灌“致富田”
“以前辦理貸款難,如今客戶經理上門辦貸,為我們農戶解決資金難題。”樂東佛羅種植能手陳先生感慨道,也道出了海南農商銀行服務“三農”的溫度。
從最初5萬元啟動資金到300萬元規模支持,從單人種植到帶動全村15人共同發展,海南農商銀行樂東支行將金融服務深度嵌入哈密瓜產業鏈,不僅助力引進優質種苗、升級農業設施,更推動種植規模持續擴大。及時的資金“甘霖”,織就了普惠金融合作網絡,推動村民在產業豐收中增收,在產業升級中融入自貿港發展大局。
扎根服務三農,海南農商銀行以金融活水灌溉田間地頭,精準賦能海南自貿港特色產業發展。
海南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田間地頭走訪。海南農商銀行供圖。
“快簡新減”,普惠小微煥發新活力
自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實施以來,海南農商銀行以“快、簡、新、減”四字訣踐行普惠使命,為自貿港小微企業紓困賦能。“快”字為先,極速響應需求;“簡”字為招,簡化業務流程;“新”字為要,創新產品服務;“減”字為基,降低融資成本。
截至8月末,海南農商銀行累計走訪小微企業9.16萬戶,對接需求企業2.81萬家,其中納入推薦清單13215戶,累計授信10825戶,累計授信金額182.4億元,累計投放140.7億元,以金融力量助力自貿港小微企業成長壯大,夯實自貿港經濟發展微觀基礎。
數字賦能,微貸業務突破50億元
2024年3月,海南農商銀行上線經營微貸系統,創新推出7款“e貸”線上產品,以數字化服務響應自貿港金融便利化需求。通過“大數據風控模型+人工盡調”驅動,實現額度、利率精準匹配,總行實施集中審查審批、統一標準、駐場辦公、陪同盡調,嚴格執行“T+1”限時辦結制度,不良率持續低位運行,實現效率與風控“雙提升”。
這一數字化成果的落地,推動2025年微貸業務迎來快速增長:2月25日達10億元;4月30日翻倍至20億元;6月18日沖至30億元;7月22日飆升至40億元;8月30日突破50億元。
農季來臨之際,農資經銷商面臨大量備貨的資金需求。海南農商銀行迅速制定專項金融服務方案,通過“經營e貸”精準對接,在“機器校驗+人工復核”雙重保障下,批量為29戶中化下游農資客戶發放貸款2222.1萬元。“以前辦貸要等3-5天,現在客戶經理上門服務,1天就能到賬!方便、快速,這就是農商行的特色。”一位農資店店主的評價,道出了數字化金融服務對自貿港農業供應鏈的高效支撐。
如今,海南農商銀行正以數字化手段貫通普惠金融“毛細血管”,讓每一份金融微光匯聚成鄉村振興的璀璨星河。未來,海南農商銀行將繼續優化產品體系與服務流程,以更契合自貿港需求的金融方案、更高效的服務模式,精準賦能各類經營主體,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注入更強勁的“農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