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基礎設施公募REITs(以下簡稱“公募REITs”)自2021年6月21日首批9只產品上市以來,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截至2024年5月底,總規模突破了千億元,形成“首發+擴募”雙輪驅動的格局。公募REITs的產品結構以“公募基金+ABS”為核心,依托基礎設施資產特性與政策框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作模式。本文將從產品結構設計、投資標的、收益分配、風險特征等方面展開論述。
一、產品結構設計
國內公募REITs通過“公募基金+ABS”的雙層架構,聚焦基礎設施領域,形成了強制分紅、分類管理的特色。雖與國際市場存在差異,但政策支持與市場創新推動其快速發展。公募REITs采用“公募基金+ABS”雙層結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公募基金作為封閉式基金,需將80%以上資產投資于基礎設施資產支持證券(ABS),并通過ABS間接持有項目公司全部股權,從而取得基礎設施項目的所有權或經營權。
從ABS層面看,由券商或基金子公司設立專項計劃,底層資產為基礎設施項目。例如,普洛斯REIT通過“中金普洛斯倉儲物流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持有7個倉儲物流園的產權,ABS作為橋梁實現資產與投資者的連接。
ABS的設立和運作有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如《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等。這些規定為ABS底層資產的篩選、交易結構的設計、風險的隔離等提供了明確的指引,確保ABS產品的規范運作,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二、投資標的
(一)產權類資產
產權類資產指基礎設施項目的相關產權,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和建筑物所有權。通常為產業園區、倉儲物流、保障性租賃住房、購物中心、數據中心等。
收益主要來自租金收入或者運營外包服務收入,同時可能享受物業增值收益。例如,產業園區REITs通過將園區內的辦公樓、廠房等出租給企業,獲取租金收入。
理論上,產權類REITs的價值與物業的長期經營狀況和所在區域的發展潛力密切相關,若物業持續運營良好,產權類REITs就可以長期存續。
(二)特許經營權類資產
特許經營權類資產取得的是基礎設施項目一定期限內的經營權利,項目的土地使用權通常通過政府劃撥的方式取得。通常為高速公路、生態環保項目、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等。
收益以收費為主要來源。例如,高速公路REITs向過往車輛收取過路費,污水處理廠REITs向政府收取污水處理費,新能源發電項目REITs向購電方收取電費等。
項目存續期限受特許經營期限限制,存續期相對固定。到期后,特許經營權價值清零,底層資產往往需要移交,或者資產清算價值相對較低。
三、收益分配
(一)強制分紅機制
1.政策要求。每年需將至少90%的可供分配資金以現金形式分配給投資者,且分紅比例不受基金凈值波動影響。
2.可供分配金額??晒┓峙浣痤~應基于EBITDA調整計算得出,需扣除折舊攤銷及資本性支出,因此與凈利潤不同。
(二)分派收益率差異原因
截至2024年底,產權類公募REITs累計平均分派率約為4.86%,而特許經營權類公募REITs累計平均分派率約8.76%。累計分派率不同的原因是產權類項目更依賴資產增值,而經營權類項目剩余期限較短,分紅中包含本金回收。
四、風險特征
(一)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指因底層資產運營效率、管理方管理能力或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的現金流波動。例如,商業地產類REITs(如購物中心、寫字樓)若所在區域消費疲軟或新增商業地產供給過剩,可能導致租戶退租、租金下調。例如,2022年部分城市寫字樓空置率上升,導致以寫字樓為底層資產的產業園REITs租金收入承壓?;A設施類REITs中,物流倉儲REITs若周邊交通規劃變更(如高速公路改道),可能影響貨流量。特許經營權類REITs(如污水處理廠)需承擔設備維護、能耗成本,若成本(如藥劑費用、電力費用)上漲,可能壓縮利潤空間。例如,2023年國內電力價格調整對新能源REITs的運營成本造成壓力。
(二)期限風險
因特許經營權到期導致資產價值清零或需移交的風險,主要影響特許經營權類REITs。具體表現為存續期固定,到期價值衰減。例如高速公路REITs的特許經營期通常為20年至30年,到期后運營方需將公路資產無償移交政府,導致該類REITs份額價值可能趨近于零。
(三)稅收政策風險
因稅收規則調整導致REITs分紅稅負增加、交易成本上升或投資者收益縮水的風險。目前國內REITs在底層資產收購環節(如產權類REITs收購物業時)可能涉及增值稅、土地增值稅,而分紅時投資者還需繳納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存在“底層資產盈利繳稅+投資者分紅繳稅”的雙重征稅可能。
(四)市場風險
公募REITs本質上是“類債券”資產,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投資者可能轉向收益更高的債券市場,進而導致REITs價格下跌。例如,2023年國內LPR下調初期,部分REITs因貼現率下降出現估值提升,但后期若市場預期利率反彈,可能引發投資者拋售REITs。另外,當行業政策調整時,基礎設施類REITs(如新能源發電)依賴政府補貼,若補貼退坡(如光伏電價補貼下調),可能直接影響其現金流;商業地產類REITs若遇房地產調控(如限購升級),可能壓制租金增長預期。此外國內公募REITs市場規模仍較小,部分標的流通盤有限,易受資金異動影響。例如,2022年某倉儲物流REIT因機構贖回導致單日跌幅超10%,這反映了市場情緒對價格的沖擊。
低利率時代,公募REITs憑借“高分紅、抗通脹、低相關性”的特性,成為投資者穿越市場周期的重要工具。但投資者需在理解底層資產運作邏輯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制定配置策略。
(王維誠?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
關鍵詞: 公募RE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