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 林師煒 通訊員 林彬
十年前,海南首個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海南股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股交)成立。成立當天,伴隨著一聲鑼響,49家企業在海南股交掛牌。這意味著海南股交在海南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正式啟航。
十年奮楫不止,十年砥礪創新。成立十年來,海南股交作為海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圍繞“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平臺和服務中小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定位,通過集聚地方金融要素,打造以股權融資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海南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改制輔導、融資轉讓、財務顧問、信息咨詢、管理培訓、路演宣傳、培育孵化等一攬子服務,是海南后備上市企業的培育基地。
截至目前,海南股交掛牌展示企業1758家;股權托管企業229家,托管總股本625.51億股。海南股交累計為141家企業獲得融資14.57億元;為20家企業通過創新眾籌募集資金2730.5萬元;為13家企業發行可轉債15單,募集資金3490萬元。
優布局、強生態??
搭建四大特色股權交易板塊
為幫助海南中小微企業形成資源有效對接,針對不同行業的發展差異,結合海南當前產業結構及未來發展布局,海南股交聯合海南省內多個政府部門,先后推出“農業板”“天使板”“科創板”“專精特新板”四大特色板塊。
2015年,海南股交第一個特色板塊——“農業板”誕生,該板塊由海南股交與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原海南省農業廳)聯合推出,涵蓋海南農、林、漁、牧領域企業。
“自‘農業板’成立以來,海南股交瞄準海南農業企業發展特點,推出牛奶蓮霧、臺灣蜜棗等農業眾籌項目。同時,海南股交發揮‘苗圃’效能,通過與蘇南村鎮銀行、海南花卉協會等金融機構及相關產業協會聯動,有針對性地為海南本地農業企業提供融資和培育服務。”海南股交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業板”從首批掛牌的23家企業發展到目前的224家,掛牌企業數量在九年間翻了十倍,有效推動了海南特色農業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是增強海南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力量,也是海南股交的重要“塔基”。
為持續壯大海南專精特新企業庫,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海南股交與海南省工信廳聯合推出“專精特新板”。通過對接深交所及多家創投機構,開展上市輔導、融資路演、培育與游學等工作,海南股交重點支持一批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運行質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優化海南股交“主陣地”生態圈。
“掛牌海南股交‘專精特新板’后,公司的融資渠道也得到了有效拓寬。在海南股交的撮合下,公司拿到了多家銀行超千萬元的授信額度。”海南太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俐表示,近年來,公司參加了海南股交組織的財務、法律等實務培訓及行業調研活動,經過持續“充電蓄能”,公司管理團隊的綜合能力得到持續提升,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也愈發清晰。
重培育、注動能??
打造屬地化綜合服務體系
自成立以來,海南股交充分發揮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基石的規范、培育、孵化及創新金融服務功能,搭建了路演、培訓、咨詢和企業家交流綜合服務體系。依托屬地化服務優勢,海南股交會同政府部門下縣區、進園區、訪廠區,共舉辦各類專題培訓、路演、投融資對接、游學、政策宣貫及走訪交流等活動超500場,省內覆蓋海口、三亞、儋州、澄邁及定安等13個市縣,省外覆蓋北京、天津、深圳及廣州等城市,服務企業3萬余家次,為海南廣大中小微企業成長傳道解惑。
2017年,海南股交聯合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海南證監局和海南各市縣政府,在全省四大片區舉辦了280場“資本市場走進市縣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專題培訓活動,將借助資本市場發展的理念帶到海南各市縣,促進縣域經濟發展;2020年,在海南省工信廳的指導與支持下,海南股交完成海南中小微企業融資對接、創新創業服務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在四個月時間里共舉辦23場活動,累計服務企業超1000家,并代表海南獲得“創客中國”賽事“全國優秀對接服務單位”;2022年至2023年,海南股交承接了海南省發展改革委、海南省工信廳及相關市縣科工信局政府采購服務項目,涵蓋政銀企投融資對接、中小企業金融知識培訓、中小企業政策宣貫、企業運行數據監測和中小企業融資監測等服務。在海口、三亞、儋州、澄邁舉辦融資對接、政策宣貫等上百場活動,累計服務企業超6400家次,受到參與企業的廣泛好評。
金融服務既為企業融資,亦為企業“融智”。
2020年,海南股交創立海南國際資本市場學院,設立股權激勵、商業計劃書撰寫、政策融資、數字營銷等課程,通過創新學習、實戰分析、資源整合和品牌塑造等方式為海南省中小微企業注入智慧動能。
“2021年開始,在‘領航計劃’線下課的基礎上,資本市場學院推出線上課程,上線直通海股交、自貿港新觀察、創業與投資三大板塊,課程累計在線觀看達10096次,讓企業足不出戶也能有效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海南股交相關負責人說。

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海南服務基地揭牌儀式現場。林師煒 攝
2023年4月,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海南服務基地揭牌成立。作為基地的服務方與建設方,海南股交將持續提升屬地化服務能力,通過定期開展實地走訪、集中座談、動員培訓、投融資對接等常態化資本市場服務活動,打造早期培育、中期輔導、后期上市的服務鏈條,幫助海南中小微企業規范運作、提升治理水平。
據悉,為夯實該基地建設,提升上市培育服務質量,海南股交與華興證券、國泰君安證券、開源證券等4家券商及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3家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初步建成基地服務專家庫。
抓創新、促轉型??
探索國際化、差異化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面對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在股東海南控股及海南金控的指導下,海南股交大膽探索交易場所如何向國際化轉型發展。
2022年6月,海南股交與泰國證券交易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建立雙向、全方位、可擴容、風險可控的市場開放結構,為境內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和泰國提供便利與機遇。根據該備忘錄,雙方將研究兩地上市、跨境產品交叉互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機制創新,探索存托憑證、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信托基金、債務融資工具、ETF、指數等產品創新。此外,雙方還將利用各自會員企業網絡,組織交流,促進交易場所及其市場參與者的合作與投資,擴大國際影響力。
可轉債作為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法定交易品種,兼具“債”與“股”兩種性質,是行之有效的直接融資工具,一方面可以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發展好、潛力大的優質企業吸引國內外投資機構的關注。
海南股交常務副總經理吳杰介紹,根據《關于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海南股交正積極向相關監管部門爭取專精特新專板落地。此外,為給專板建設提供配套服務,海南股交積極謀劃差異化發展業務布局,通過搭建符合國際標準的交易基礎設施,吸引境內外投資者參與交易,積極探索可轉債業務創新,著力破解海南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近年來,海南股交協同省內商業銀行、擔保機構,經過前期大量走訪調研、業務探討、風險測試,對非居民參與海南自貿港交易場所特定品種交易進行了大膽創新。
2023年3月,海南股交成功發行首單面向非居民的可轉債產品“海安一站到家”,發行總額300萬元。該筆業務的發債主體是在海南股交輔導下實現融資的海南優質企業。
近年來,隨著國家鼓勵和發展民間投資,以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投資類業務為主營的有限合伙企業明顯增多,企業財產份額出質需求也愈發旺盛。
為盤活合伙人所持財產份額,進一步激發市場創造力,促進區域內實體經濟發展,2023年起,海南股交作為省內證券登記托管機構,探索開展有限合伙企業財產份額出質登記業務,完善海南股交“私募股權投融資生態服務平臺”功能。
2023年12月,海南股交辦結了海南首單財產份額質押登記業務。“2024年上半年,我們又完成了一項財產份額質押登記業務,通過有限合伙企業財產份額初始登記、份額出質登記、解除登記等服務,促進了海南有限合伙企業財產份額出質的規范化,增強了財產份額的流動性。”吳杰表示,該類業務是海南股交助力海南創投、風投建設的重要抓手,可有效服務于各輪次股權投資之間的承接轉讓。
當前,海南股交正全力推動私募基金份額跨境交易平臺建設。通過匯聚境內外基金支持自貿港建設,豐富股權和創投基金退出渠道,為境內私募基金行業二級市場引入境外活水,助力打通私募基金“堰塞湖”。
非上市商業銀行股權托管及確權工作,是市場規范化的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
2020年開始,海南股交協調多部門開展工作,設定專項工作小組,專人逐個對接銀行,逐步推進包括海南銀行、海南農商銀行(原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及海南各村鎮銀行在內的39家非上市銀行辦理股權登記托管,并為銀行股東進行股權確權。
2024年5月起,為配合海南農商銀行開展統一法人改革,海南股交積極參與海南農商銀行成立過程中股權托管業務的辦理,并于2024年11月21日完成該項業務。
截至2024年12月30日,40家海南省內非上市商業銀行已全部在海南股交完成股權登記托管,托管股本達387億股,并為40家銀行進行股東確權工作,確權戶數達6684戶,36家銀行股東確權比例超過80%。
展望未來,海南股交董事長朱磊表示,海南股交將立足海南自貿港國際化定位,利用海南自貿港各項“先行先試”政策,穩步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探索建設國際股權交易平臺、私募股權基金份額轉讓平臺、中國地方政府債券國際化發行平臺。同時在海南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引導金融資源要素高效集聚,將海南股交打造成連接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創新前沿通道,促進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進一步推動海南股交轉型升級。
關鍵詞: 海南股交 海南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