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端應用布局上,這一次的阿里尤為高調。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問”項目,全力進軍AI to C市場。當天,千問APP公測版上線,基于開源模型Qwen3,憑借免費,以及與各類生活場景生態的結合,與ChatGPT展開全面競爭。
據悉,這是繼AI基建、淘寶閃購后,阿里的又一個集團戰略項目,負責人是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吳嘉。阿里核心管理層將“千問”項目視為“AI時代的未來之戰”。
與ChatGPT以及其他AI應用相比,阿里對千問的定位不止于“聊天”,團隊更看重的是其“辦事”能力,提供無法被純技術公司輕易復制的差異化價值。據透露,阿里正在計劃將地圖、外賣、訂票、辦公、學習、購物、健康等各類生活場景接入千問APP。
這類似于高德“掃街榜”和淘寶“閃購”的邏輯:打造一個超級入口,通過最高頻的需求,引導用戶進入阿里的整個服務網絡。在AI時代,阿里也需要一個新的、更高效的流量樞紐。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為何發力AI to C
日前,阿里旗下通義App名稱已變更為千問App,版本號由3.59.1升級為5.0.0。更新日志中顯示,千問App是阿里最強大模型官方AI助手,是體驗最新、最強Qwen大模型的第一入口,其具備對話問答、智能寫作、全能相機等功能。
“AI助手”是此次升級的重點,阿里正在全力進軍AI to C市場。據悉,“千問”項目集結了100多名工程師,在杭州總部兩層專屬辦公區秘密研發了數月。
走向C端,本質上仍基于技術的發展程度。阿里管理層認為,AI發展將經歷“學習人”、“輔助人”和“超越人”三個階段。目前,大模型的能力已經進入到“輔助人”的Agentic AI時代,阿里大力入局C端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而阿里自身有著模型優勢。自2023年全面開源以來,阿里Qwen已經超越Llama、Deepseek等模型,成為全球性能最強、應用最廣泛的開源大模型。
截至目前,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載量已突破6億次。近期,阿里發布的旗艦模型Qwen3-Max,性能超過GPT5、Claude Opus 4等國際競爭者,躋身全球前三。
阿里仍在大力投入。今年2月,阿里已宣布投入3800億元用于AI基礎設施建設,并設定了到2032年將云數據中心能耗規模擴大十倍的長期目標,為千問這樣的AI原生應用提供底層支持。
市場環境的成熟是另一關鍵因素。根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全球AI to C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5%。同時,中國消費者的AI使用習慣正在形成,字節旗下豆包與抖音深度綁定,騰訊元寶靠著DeepSeek急速攀升,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
新的流量入口逐漸顯現,大廠們看到了重新劃分流量市場份額的機會。早期對C端業務較為佛系的阿里,于2024年底至2025年初開始加碼AI To C業務,試圖將AI技術從B端延伸到C端。
2024年12月,阿里巴巴將AI應用“通義”的產品團隊從阿里云智能劃入智能信息事業群。2025年1月,天貓精靈團隊與夸克產品團隊正式融合,其工作重點包括新一代AI產品的規劃定義,以及與夸克AI能力的融合。3月,阿里宣布推出新夸克,升級為“AI超級框”,將AI能力整合為“All in One”的智能中樞。
千問團隊表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的確希望通過夸克來嘗試AI時代的入口。隨著AI能力的提升,團隊覺得對話式AI助手是更好的形式,接下來阿里會重點發展千問,并把它放進夸克。11月17日,夸克宣布上線千問助手。
目前,千問APP公測版已在各大應用商店上架,并同步提供網頁和PC版。面向全球市場的千問APP國際版也將在近期上線,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響力與ChatGPT直接爭奪海外用戶。
AI超級入口
雖然阿里認為chatbot是更好的形式,但阿里這次想做的并不止于此。
阿里方面表示,這次發布的千問APP是一個初級版本,將用最先進的模型,打造一個“會聊天能辦事的個人AI助手”。除了聊天足夠聰明外,“能辦事”將是千問APP的一個重要發力方向,這也是其與其他C端AI應用的主要區別。
目前,千問已經展現出一定的辦事能力。比如,一句指令就能讓千問APP幾秒鐘完成一份研究報告,并制作成幾十頁的精美PPT。不久前,千問在與ChatGPT、Gemini、Grok等全球頂級模型PK的實盤投資大賽中斬獲冠軍。
而更遠的未來,千問APP的戰略目標是打造未來的AI生活入口。
這樣的表述在阿里的戰略動向中已經出現多次,從高德掃街榜到淘寶閃購,阿里近一年來的動作一直在探索如何將分散的業務整合成統一的生活入口。
在阿里內部,這些看似不同的業務背后,其實遵循著相同的邏輯:通過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提升決策效率,最終將用戶留在阿里生態內。
例如,高德掃街榜的推出是阿里希望借助高德的高頻、泛場景入口屬性,實現對本地生活服務的“降維滲透”,即通過出行這一剛需場景,順滑地將用戶導流至餐飲、娛樂、購物等消費決策環節。
閃購的邏輯類似,阿里的核心目標是要用外賣這個最高頻的場景,為日活超4億但增長放緩的淘寶APP引流。
事實上此舉也確有成效。蔣凡此前在財報會議上透露,淘寶閃購作為一個更高頻的場景,顯著帶動了手淘整體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拉動手淘8月DAU增長20%。
至于千問,阿里透露,其正在計劃將地圖、外賣、訂票、辦公、學習、購物、健康等各類生活場景接入千問APP。這種“強生態綁定”的特征,也說明阿里做C端AI并非完全是挑戰技術高地,而是試圖在流量見頂的背景下,構建一個新的用戶觸點。
在AI時代,若千問成為用戶發起任務的第一選擇,阿里便可繞過傳統流量分配機制,直接將需求導向自有服務。在這個業務上,阿里或許并不急于變現,但未來商業化的可能性是更豐富的。
不過,挑戰也同樣明顯。即便擁有最廣泛的生態資產,千問能否真正打破各業務線之間的壁壘,實現流暢的跨Agent(智能體)調度,將直接決定用戶體驗的上限。技術上的整合,遠比戰略上的規劃要復雜。
對于阿里而言,千問的成功與否,將決定其在AI時代能否繼續保持生態優勢。如果千問能夠成為用戶首選的AI生活助手,阿里的整個生態都將受益。
稿件來源網址: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1117/herald/81990f2b80ebd8ab0b4e32f4f3959fbf.html
關鍵詞: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