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機器人的IPO進入加速度階段。
11月15日,中國證監會披露輔導更新信息,宇樹科技輔導券商中信證券遞交了輔導工作完成報告,公司輔導狀態被標注為“輔導驗收”狀態。
這也意味著,宇樹科技已經完成了遞交IPO招股書前的準備工作——按照官方透露的10月到12月正式遞交IPO招股書的計劃,公司的IPO項目推進節奏無疑非常順利。
而對于已經輔導驗收的公司來說,長則數月,短則數周,公司便可以向交易所遞交IPO注冊申請并獲得受理。
縱觀A股歷史,擬IPO公司之中,很少有如宇樹科技一般,一舉一動均引市場矚目。
今年上半年,在春晚零點壓軸節目后紅透華夏的宇樹科技被頻傳正推進國內IPO計劃,導致公司原始股LP份額被一級市場流轉和瘋搶,轉讓與居間價格高企。
7月,宇樹科技正式開啟IPO輔導,市場普遍看好宇樹科技在2025年年終之前完成IPO注冊申請。132天之后,宇樹科技光速獲得浙江證監局輔導驗收,輔導工作速度幾乎創下A股新紀錄。
宇樹科技已然是資本市場上的“頂流”。而在宇樹之外,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對資本化的訴求同樣強烈——如樂聚機器人已經遞交境外上市申請;智元機器人除拿下科創板“殼”上緯新材之外,其赴港IPO計劃更被流傳接近半年。
然而,當這些資本市場的科技新貴們紛紛完成資本化,迎接他們的大考可能才剛剛開始。
飛速的輔導進程
根據中信證券向證監會遞交的輔導工作完成報告,中信證券完成了宇樹科技關于股份制改造、募投計劃方向、公司治理、激勵和財務架構、董事會獨立董事和專門委員會等內容。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為快速幫助宇樹科技完成IPO前輔導,中信證券出動了合計24位輔導人員的“豪華陣容”,幫助公司快速完成輔導工作。

(部分輔導工作報告簽字人員,來源:證監會)
宇樹科技完成輔導工作,早在10月末便有消息透出。
企查查信息顯示,10月23日,宇樹科技完成了一輪董事變更,秦詩春、王其鑫和趙永政三人卸任公司董事,改由李宗彥、倪晨凱、宋華盛三人擔任公司董事。
其中,李宗彥現任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倪晨凱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宋華盛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三人均有擔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經歷。
因此,以上變更也被認為是宇樹科技完成輔導工作中新董事會架構設立完善的關鍵步驟。
回顧過去一年,從2月被風傳上市到老股瘋搶,到5月完成股改,7月進行輔導,宇樹科技的上市節奏可謂“飛速”。
從7月7日到11月10日,宇樹科技僅用132天便完成IPO輔導,遠快于平均6-12個月的輔導時長。而縱觀A股上市公司歷史,除未來材料因有過兩次輔導經驗在兩個月內完成輔導工作,僅品馳醫療耗費輔導時長不足4個月,與宇樹科技相仿。
從年初破圈到年底遞交招股書,宇樹科技似乎即將完成A股歷史上科技股IPO進度的一個奇跡。而與智元、樂聚等籌備港股上市,或積極“買殼”不同,宇樹科技得以直接上市,且無其他“第一股”競爭對手,主要還是由于宇樹科技更滿足A股上市門檻。
根據科創板上市規則,除了第五套標準,即便滿足科創企業要求,未盈利企業最低營收標準仍需達到2億元以上。
而今年6月,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透露公司年營收已超10億元,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滿足A股上市的基本條件。
天時地利人和,都預演了宇樹科技可能創下A股IPO的一騎絕塵。
“難題”在上市之后
另一方面,與A股向來歡迎成熟企業不同,相比高企的估值,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仍普遍處在初創企業階段。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人形機器人企業在成為公眾公司之后,到底是追求盈利,還是追求加大資本開支。
“一方面你要提振報表數據,讓資本市場對公司保持信心;但另一方面,機器人企業又要追求通用具身智能,需要持續投入算力資源,可這樣做又會讓報表‘難看’,影響到資本市場的信心,這是他們的兩難。”某機器人行業咨詢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類似人形機器人企業上市之后可能“暴露”的情況,如教育類,展覽類人形機器人的銷售在2025年熱潮過后可能會陷入瓶頸;而工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在市場開拓上,可能面臨良率不足,交付不及預期,產能無法釋放等問題。
另一方面,在各家機器人公司都在嘗試“攻克”的工業類場景下,“遙操”和“端到端”也是業內爭論不休的問題。
比如,“端到端”高算力人形機器人當下面臨節拍不足,幻覺較多的問題。而除了前期具身智能訓練需要耗費大量算力成本,向客戶銷售的人形機器人在被客戶買斷之后,其“端到端”工況之下,仍然需要客戶承擔持續工作消耗的算力成本。
加上電池、高算力芯片等成本都需要客戶“買單”,“端到端”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推動,可能會在某些節點“不及市場預期”。
而“遙操”,即固定算法的工業人形機器人,雖然在工作節拍、穩定性等問題上優于“端到端”,但程序化,標準化的工序讓通用人形機器人相比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優勢無法體現,也可能讓市場對通用人形機器人的想象力大打折扣。
當然,對于通用人形機器人本體銷量不足的情況,各家也有各家的打法。宇樹科技就曾披露,其過往銷售主力為四足——而非雙足通用人形機器人;而在港股的優必選也主要以相對傳統的消費級家用機器人市場,如掃地機器人等作為營收主力。
而屆時,資本市場到底是會更認可人形機器人廠商在AI領域的資本開支、傳統消費級機器人的放量、還是更看好人形機器人的產量和交付?這也將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王興興曾表示,IPO對于宇樹科技來說是一場“高考”,也是對自己公司發展和投資者的一個“交代”。若成為公眾公司,宇樹科技要真正進化成為一家符合市場期待的A股之光,仍有許多路要走。
稿件來源網址: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1117/herald/6a1a4cb511fd04227078e4e99f8c2d3c.html
關鍵詞: 宇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