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受理數量飆升,北交所或將形成新的IPO“堰塞湖”。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下同),A股IPO市場合計有305家公司在審,其中,北交所在審企業合計183家,占比為六成。
今年以來,北交所IPO受理數量飆升,其中,僅2025年6月,北交所就一口氣受理了97家企業的IPO申請,創下歷史單月受理新高,此前紀錄為2022年6月的92家。
然而,作為目前三大交易所中受理數量最多的交易所,北交所的上市企業數量和注冊企業數量,卻沒有明顯增加。
今年以來截至7月27日(下同),A股市場合計有57家新股上市,其中北交所只有6家,與之對比——上證主板14家、深市主板7家、創業板22家、科創板8家。
同期,證監會共計核發了47家企業的批文,其中創業板批文核發最多,共有17家企業獲IPO批文,其次才是北交所的10家。不過,7月以來,北交所連續獲得了三份IPO批文,速度較上半年明顯提升。
平均排隊周期拉長
由于受理企業激增,北交所的IPO審核進程明顯變慢。
根據易董數據,如果從企業的受理年份來計算,2022年至2024年,北交所IPO企業從受理到發行上市所需要的平均歷時(簡稱“排隊時間”)中位數分別是218天、280天和306天,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
2025年IPO受理企業目前均未完成上市,但如果從已受理到首輪問詢這個時間段來看,北交所的審核時間也明顯高于其他板塊。
2025年至今,北交所合計受理了115家企業的IPO申請,其中91家已獲問詢,從受理到首輪問詢平均26天,同期,創業板和深市主板分別只有15天,科創板21天,滬市主板24天。
如果將時間拉得更長,觀察2024年至今受理的IPO企業,樣本數量會更加豐富,也更能直觀感受到北交所審核速度的放緩。
2024年至今,北交所合計受理了181家企業,這些企業從受理到首輪問詢平均歷時26天,從首輪問詢到上市委會議平均歷時258天,也顯著高于雙創板塊和主板——創業板此環節平均用時150天,科創板和滬市主板均是則是188天,深市主板則還沒有案例。
具體來看,2024年北交所受理的企業中,排隊時間最短的林泰新材,是一家汽車自動變速器摩擦片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其IPO之旅可謂一路開掛。
自2024年6月28日被北交所受理以來,林泰新材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2024年11月1日)就走到了上市委員會的審議階段。過會一周后公司提交注冊(2024年11月8日),2024年12月18日即完成上市,總歷時173天,是2024年全市場新增申報IPO項目中最快過會、最快實現發行上市的項目。
從主要財務數據來看,林泰新材的業績規模不是非常突出,但業績增速很快。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林泰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2億元、1.76億元、2.07億元、1.22億元;同期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81.34萬元、2299.82萬元、4308.48萬元、2816.22萬元。其中,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歸母凈利潤同比翻倍。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扣非凈利潤同比增幅為86.99%。
此外,林泰新材原計劃募集資金2億元,但上會稿中,融資規模下調至1.16億元,縮水近一半。
當然,林泰新材屬于較少見的情況,大部分北交所排隊時間都在半年以上,目前北交所在審的183家企業中,排隊時間最長的揚德環能,從2021年12月31日獲受理,已等待超過三年半,其他北交所在審企業中,也有多家為2023年6月申報。
揚德環能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分布式能源綜合服務商,其報材料次年,2022年7月22日,在北交所對揚德環能下發第三輪問詢函不久,安徽省巢湖市監察委員會宣布對揚德環能實控人黃朝華進行立案調查,并于同年7月28日至9月17日期間對黃朝華采取留置措施。兩個月后,安徽省巢湖市監察委員會依法解除對黃朝華的留置措施,宣布對黃朝華的調查工作已經結束,并依法對黃朝華有關問題做出不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的決定后,公司上市計劃才得以繼續推進。
2023年8月1日,揚德環能順利過會,同年10月提交注冊,苦等批文至今。
企業質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理企業大幅增加、審核速度放緩的同時,北交所的從嚴審核基調也較為突出。2024年至今,北交所合計有107家企業終止IPO。
2024年3月中旬,證監會在《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交易所應當堅守板塊定位,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對申報項目依法作出明確判斷”。
2024年10月,北交所發布《發行上市審核動態——創新性評價??罚ê喎Q《??罚?,以落實《意見》相關要求?!秾?芬幎?,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企業報告期內應當具備基本的創新投入或產出,充分披露其創新特征,結合客觀依據論證是否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及轉型升級等創新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業績增長,提升抗風險能力。并針對審核中關注的業績驅動因素、下游需求等方面進行了案例分享。
從今年北交所公開的IPO受理情況來看,新申報項目基本面質地有明顯提升。
Wind數據顯示,北交所今年受理且目前正常在審的企業合計113家,其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的平均值為7.38億元,最近一年歸母凈利潤平均值則為9506萬元。其中,業績規模最小的企業是傳美訊,其是國內最早從事數碼噴印墨水研發及生產銷售的企業之一,2024年歸母凈利潤也有4010萬元,營業收入則為2.07億元。
最近一年歸母凈利潤過億的企業合計36家,占比為31.86%。其中業績規模最大的喬路銘,是一家專業從事汽車飾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33.75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4.17億元。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指出,目前,申請北交所上市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明顯抬高,原因有兩點,其一,近年來,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的業績整體表現更好,細分行業龍頭、中小型創新企業借道新三板以登陸北交所;其二,券商投行對北交所上市資源的儲備更充足,也會從業績等方面優中擇優、安排上市輔導等。
周運南認為,從二級市場投資者角度來看,北交所申報企業質地提升,也標志著北交所將會有更優質投資標的,將更好地促進市場高質量發展,活躍投融資。
稿件網址來源: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729/ad306f140b32331383af42e6d890cbbe.html
關鍵詞: 北交所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