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結束,上市公司中期分紅也暫告一段落。
????今年以來,在監管部門引導和支持下,上市公司中期分紅隊伍持續壯大,分紅規模持續提升。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1月5日,年內1035家公司宣布中期分紅(含季報、半年報分紅、特殊分紅),分紅金額合計7356.86億元,已經超過去年中期分紅金額。其中,316家公司是首次中期分紅。
????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不僅僅是回報股東,更是彰顯信心與實力的“信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次分紅,投資者能獲得定期現金回報,減少對股價波動的依賴,提振投資者信心;上市公司也可以吸引長期資金,優化股權結構,同時倒逼公司規范現金流管理,聚焦主業提升盈利質量。對資本市場而言,可引導資金從題材炒作流向優質價值標的,減少市場短期波動,還能吸引長期資金入市,促進市場生態向成熟化、穩健化轉型。
????26家千億元總市值公司
????首次披露中期分紅計劃
????過去多年,A股公司往往在披露年報時披露分紅計劃,一年實施一次分紅。新“國九條”提出,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目前,一年多次分紅浪潮正在席卷A股。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1月5日,316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市以來的首次中期分紅計劃,涉及分紅金額合計1057.72億元。
????上述316家公司中,總市值超百億元的公司有146家,占比46.2%,其中,26家公司總市值超千億元。
????在市場人士看來,頭部企業主動積極響應,表明資本市場股東回報理念逐漸深化。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程鳳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講現金流、講回報,這意味著企業更注重經營質量和股東回報,也說明資本市場的生態在優化。
????國企、民企齊頭并進,“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從企業屬性來看,上述316家公司中,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共89家,占比28.16%,計劃分紅金額合計613.39億元,占比57.99%。
????盈利能力是分紅的基礎。今年前三季度,上述316家公司營業收入合計5.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9%,歸母凈利潤合計4844.3億元,同比增長9.65%。有29家公司的前三季度凈利潤超過30億元,其中,11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超百億元。
????“多次分紅是企業盈利質量和現金流穩定性的直接體現。持續的分紅安排反映了企業穩健的盈利能力,也向市場傳遞了積極的經營信號。”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文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頭部企業率先踐行多次分紅,有助于樹立“以投資者回報為核心”的市場導向,形成示范效應,推動整個市場估值體系的重塑。從監管導向來看,這也是落實新“國九條”精神、完善上市公司分紅約束機制的重要舉措。
????強化制度激勵
????營造“分紅友好”環境
????引導和推動更多上市公司踐行一年多次分紅,營造回報股東的市場文化,吸引和留住長期價值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10月27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的若干意見》提出,多措并舉引導上市公司在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實施一年多次分紅,增強分紅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
????在市場人士看來,引導更多公司踐行一年多次分紅,可以從加強正向激勵、強化分紅約束機制、培育分紅文化等方面入手。
????張文宇認為,首先是制度激勵,通過優化分紅考核指標,將分紅政策納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評價體系,對持續分紅企業給予融資、再融資便利;其次是稅制優化,研究延長股息稅遞延政策期限,進一步降低長期持股投資者的稅負,形成“分紅友好”環境;最后是文化引導,強化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是核心競爭力”的理念,特別是對國企、央企上市公司,推動建立分紅考核的硬約束機制,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程鳳朝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監管部門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強制披露分紅政策,另一方面優化激勵機制,如優化稅收政策,將國企考核與分紅掛鉤等。此外,豐富紅利指數產品,在估值、指數權重、投資評級上,讓高分紅的企業獲得溢價,形成正向激勵。
稿件來源網址:http://www.zqrb.cn/gscy/gongsi/2025-11-05/A1762335812470.html
關鍵詞: A股 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