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首次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列為一項重要內容,充分表明中央對金融業加大支持鄉村振興力度有更高期待。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市場對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農業板塊上市公司逐年增多,但新增數量相對較少,股票市場融資功能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27日,A股中有101家農林牧漁行業上市公司,總市值1.51萬億元,新三板掛牌公司有234家。
在海南,有這樣一家身處“大農業”板塊的企業。2015年,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人)登陸新三板,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熱帶水果第一股。
對于“靠天吃飯”的農企來說,擁抱資本市場殊為不易。天地人掛牌新三板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如何利用資本賦能傳統農業升級?涉農中小企業如何用“正確姿勢”迎接資本的到來?《海財經面對面》本期對話海南天地人董事長徐詠梅,談談企業發展22年來與資本市場碰撞的那些事。

天地人鳳梨生產基地。受訪者供圖
腳踏實地??借力資本提速發展
海財經觀察員: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少有以水果種植為主的上市公司,可以說是沒有優秀的值得借鑒的樣本。天地人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熱帶水果第一股,這主要是基于怎樣的戰略考慮?
徐詠梅:我們選擇對接資本市場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借助資本市場,加快企業發展;其次,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加優秀的人才;最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障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支持企業的持續發展。
公司掛牌新三板是我們發展歷程的重要一步,與我們對未來的期待與愿景相比,這只是個小小的成就。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覺得企業走資本市場這條路,可以使企業運作更加規范,從而提升員工的待遇。因為我們的企業主要從事水果種植,有很多員工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我們希望通過資本的力量可以把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帶動一批農民脫貧致富。
海財經觀察員:天地人目前主要的產品結構是什么?營收狀況如何?融資狀況如何?
徐詠梅:公司掛牌之前,我們主要以種植香蕉為主業,2014年那會兒,香蕉種植面積達到11000多畝,天地人也是當時海南最大的香蕉生產企業。
2015年掛牌新三板后,公司就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團隊經過多地考察以及反復研討,我們最終確定了發展鳳梨這個產業。目前,天地人在海南有30000畝的示范種植基地,鳳梨的種植規模已經超過60%。
公司上半年營收達到1.2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疫情的不確定性對公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各方面指標狀況良好。
目前我們也經歷了幾輪融資,A輪融資的主要單位是我們的供應商、經銷商。今年2月17日,B輪融資我們引進了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融資8670萬元,持股比例24.95%,為公司的發展也注入了金融活水。
海財經觀察員:天地人對北交所有著怎么樣的期待?
徐詠梅:北交所的設立為廣大優質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打開了向上的空間。現在北交所市場已經具備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也就是說,滬深市場原來的投資策略,未來都會同樣在北交所市場出現。
公司對北交所的光明前景充滿期待,也希望天地人早日登上北交所的舞臺,為進一步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過去資本為何不敢投農業?
海財經觀察員:近幾年,國家出臺了很多激勵政策,鼓勵各路資本參與農業發展。但目前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對農業種植端的關注還很少,主要還是集中于生鮮農業。為什么資本不愛農業呢?
徐詠梅:由于漫長的生產周期和沉沒成本,農業生產對市場變化的反映總具有滯后性,農業“高投入、慢回報”的特性,對逐利的資本來說,自然不是一個好標的。目前90%以上的涉農資本都發生在農業生鮮、農業科技,傳統農業幾乎沒有任何融資事件。
當然,隨著國家出臺很多支持政策,我也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很多資本想進入農業,但由于不懂農業,且農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陷入既想投,又有些不敢投的尷尬處境。
海財經觀察員:對于企業來講,可能被資本裹挾,也可能因為資本而插上騰飛的翅膀。請您談談資本對農業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徐詠梅: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農業產業化深入發展的“瓶頸”。在財政和信貸資金支持有限的情況下,僅靠農業企業內部自身積累遠遠不夠。因此農業企業可以多種方式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企業自身的發展和變革,同時也應注意如何承擔風險和責任。
對于資本來說,不投不是證明項目不好,有可能是項目某種因素達不到資本的要求,比如在農業創業公司中經常會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財務不規范。我們都知道農業是一個大投入,長周期的行業,這么多的資金投入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財務制度,那么就會面臨各種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但創業者往往看不到這些問題,卻恰恰是資本關注的。
農業的創業人,可以不借助資本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把自己做大做強,但是想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一定要知道資本關注的增長點和爆發點,有針對性地把自己的項目做好,把自己的內控和團隊加強,這樣會讓資本更好地審視你這個項目,你這個項目的價值不僅不會打折還會提升。
海財經觀察員:近年來,那些進入資本市場的農企都在破局,但結局并不相同。有的面臨破產重整,有的危機重重,有的迎風而上。擁抱資本市場,農企該用什么正確“姿勢”迎接?
徐詠梅:企業想要實現長足發展,避免不了與資本市場的接觸和碰撞。在我看來,資本是中性的,關鍵是看經營管理者是如何去運用資本。農產品本身具備同質性的特征,企業具備優秀的商業模式才能脫穎而出,往往能夠吸引投資。
其次,雖然農業“靠天吃飯”,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產業風險波動的幅度在逐漸收縮。農企還是需要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科技程度,才能吸引市場對企業的關注度。
第三,當前政策引導下更多資本涌向農業領域,并且不斷提高農業公司的地位。同時,農業企業也應該積極轉變自身形象,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型轉型,進而吸引更多人才與資本的投入。
助力鄉村振興 資本市場大有可為
海財經觀察員:2021年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隨即鄉村振興揚帆起航。在這過程中,天地人如何踐行國家戰略的?
徐詠梅:2015-2020年的這五年間,天地人一方面積極開展“造血式”扶貧,一方面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天地人用五年的時間,通過全新的產業扶貧模式,公司和貧困戶深度捆綁,形成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如今,天地人著眼國家重大戰略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認為現階段鄉村振興對于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全島封關運作后,島內經濟將成為一體。要想摸透這么大的農業農村市場,那么你就要深入一線去鄉村振興,了解現在的產業現狀,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我希望天地人未來可以借助自貿港獨特的地理、政策優勢,去與更多的國際資源對接,再加上這些央企投資者的助力,從而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海財經觀察員:鄉村振興需要各種資源的進入和支持,資本尤其重要。您認為資本市場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徐詠梅:首先,一些龍頭企業通過上市等直接融資方式獲得資金,可降低融資成本,是助力企業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加快轉型、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而企業發展會加大產業投資,帶動產業鏈發展,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其次,上市公司要發揮自身優勢,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天地人將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扶貧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全面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把金鉆鳳梨產業做成鄉村振興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用實際行動扛起社會責任。
第三,我們還得承認資本“下鄉”并不必然帶來利好。因為資本的圖謀與整個鄉村發展的目標并非完全吻合,在一些重大公共利益面前甚至還會出現相左局面。所以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也不能盲目引入資本,一定要突出村民主體,堅持因地制宜,才是維持良性運轉的不竭動力。

撰稿:海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郭靜瑜
審核:洪佳佳? 文達
監制:王雍
聯合出品:海財經 新海南客戶端
關鍵詞: 天地人 海財經面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