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 郭靜瑜
當清補涼登上國宴餐桌,當糟粕醋變身果凍甚至餃子餡,當椰子雞在電商平臺掀起銷售熱潮……舌尖上的供給側創新,讓海南味道正飄香全國、飄香世界。
為了探索海南特色食品從“地方小吃”到“網紅產業”的躍升路徑,7月30日,海南日報社理論評論部聯合海財經·證券導報舉辦“電商+直播”驅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升級研討會。
會上,來自食品行業的企業家、專家及電商平臺負責人聚焦“科技賦能、品牌破局、流量重構”三大關鍵點,為瓊味食品“破圈”提供切實思路。
產品創新:不止于“加料”,更重在場景重塑與價值升級
海南食品產業的破局,始于一場靜默卻深刻的“產品革命”。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產品創新絕非簡單的形態改變,其本質是基于消費場景重構的價值鏈重塑。
這一理念在企業的實踐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海南椰語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玉明分享了清補涼從“街邊攤”到“國宴甜品”的蛻變歷程。
在產品品類創新上,椰語堂大膽突破傳統。除了經典口味的清補涼,他們加入海南鷓鴣茶、桃膠等健康化食材,開發出茶多酚清補涼、桃膠清補涼等爆款產品。這些新品不僅豐富了清補涼的口味選擇,還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養生的需求。
在消費場景年輕化方面,椰語堂精心構建不同主題的消費場景。通過裝修環境升級,將門店打造成充滿時尚感和文化氛圍的休閑空間。
比如,國興里門店以莫奈花園風格為主題,運用大量粉色花藝和木質裝飾,打造出浪漫唯美、適合拍照的社交空間;亞特蘭蒂斯門店則融入現代藝術元素,打造出簡約時尚的風格,吸引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消費,提供情緒價值。
“我們在鄭州萬象城的門店,單日營業額超越海南本地很多門店,這充分證明海南傳統美食完全可以征服一線城市市場。”趙玉明表示。
而糟粕醋的跨界創新更顯大膽。
海南永芳糟粕醋品牌經理周瑩瑩透露,其研發團隊已推出糟粕醋果凍、糟粕醋餃子等衍生品,通過“萬物皆可糟粕醋”的理念,將地方特色調味品轉化為休閑食品新勢力。
周瑩瑩介紹,日前在文昌鋪前鎮舉辦的長桌宴上,一系列“糟粕醋+”創新產品引發食客熱烈追捧。
有專家指出,糟粕醋的跨界創新不僅豐富了產品種類,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還為地方特色食品走向更廣闊市場奠定了基礎,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當前食品行業大環境低迷成為行業共識,不論是線下門店還是預包裝食品等,業績下滑的企業并不少。
海南哩哩漁娘漁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符力曼認為,面對當前的社會和經濟環境,公司在產品力、研發能力和渠道方面進行了調整,特別是針對消費者的需求,采取了針對客戶群體的產品策略,并進行多元化組合。例如,推出更多性價比高、不同價格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在預算有限情況下的消費需求。
其次,公司在電商渠道上進行了產品的升級和研發,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公司在產品定位上注重50元以下的產品,并在企業團購、電商和伴手禮等方面進行了嘗試。
符力曼認為,企業必須敏銳結合市場需求與行業趨勢,進行動態調整和反向定制以應對挑戰
品牌打造:長期主義與品質堅守是根基
激烈競爭中,“守住本心”同樣關鍵。
趙玉明認為,椰語堂從一家小門店成長為全國連鎖品牌,除了持續創新,更深層的驅動力是貫穿始終的長期主義,對產品品質、文化傳承與用戶體驗的不懈追求。
從原材料的嚴格篩選,到制作工藝的精細把控,再到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椰語堂始終將品質放在首位。
同時,還要注重文化傳承,將海南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產品和門店裝修中,讓消費者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郁的海南文化魅力。
正是這份堅守,使得椰語堂能夠在市場的起伏變化中穩步前行。
同樣作為海南老店,林花糟粕醋門店總經理何金岳對此深表認同。
他認為,面對“內卷”壓力,競爭的關鍵不應止步于價格層面,更應回歸產品品質本身。林花糟粕醋堅持采用新鮮食材,確保倉儲配料潔凈安全。
何金岳介紹,每天清晨采購人員都會前往當地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嚴格把控食材的質量。在倉儲和配料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每一份產品都符合高品質標準。這不僅符合現代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更是其立足市場的根本。
渠道變局更考驗企業定力。那么,食飲品牌如何認識當下渠道的變化,又該如何應對?
定安黃阿姨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天翼認為,如今流量成本持續飆升,新興渠道或藏增長機遇。
活動現場,張天翼分享了團隊在私域銷售方面的成功經驗。團隊精心運營6個微信號,成功搭建起一個涵蓋約6萬名用戶的私域流量池。通過持續有針對性的推廣激活用戶價值,實現銷售額增長。
此外,他還針對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研發出多款規格各異的粽子,為不同消費偏好的用戶提供了豐富選擇。
提升品牌認知與復購也很關鍵。公司自建粽葉種植基地,還創新開展包粽子培訓課程,強化與消費者互動粘性,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復購率。
流量獲取:困惑與突破,借力拓展市場
除了傳統渠道,目前海南特色食品企業都進行了線上布局,但在流量獲取方面仍面臨著諸多困惑。
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各大電商平臺上的商家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想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困難。
另一方面,獲取流量的成本不斷上升,無論是廣告投放、直播帶貨還是參加促銷活動,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即使獲得了流量,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實際的銷售業績,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天外鮮斑魚火鍋主理人魯妮認為,不必要非“卷”國內市場,借力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與跨境便捷性,海南特色產品可以借助Tiktok等平臺實現出海銷售。
記者梳理發現,憑借TikTok的全球影響力,一些中國商品正實現銷量的創紀錄增長。
數據顯示,2024年在TikTok上,關于#Chinesefood的話題曝光量超過79億次,中國主播已將目光瞄準了美國和歐洲的TikTok購物者。
鋪前三婆糟粕醋正是全球化布局的積極踐行者。
鋪前三婆糟粕醋品牌所屬公司董事長林冠分享了公司智能化共享工廠的建設進展及多元化發展規劃。
他介紹,公司研發團隊在國內保持技術儲備領先,致力于打造多口味產品線以響應全國市場需求,當前目標明確聚焦全球市場的開拓,產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多個海外市場的初步接受度良好,品牌認知度正逐步提升。
針對如何借力電商實現產品出島銷售,海南文昌光亨食品有限公司電商部總經理張婉悅分享了錦山張雄牛肉干的突圍實踐。
“我們長期與東方甄選、海南朵媽等頭部主播深度合作,實踐證明,好的產品在優質渠道加持下能創造可持續的商業價值。”張婉悅說道。
通過與頭部主播合作,企業能夠借助主播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快速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主播的粉絲特點和消費需求,精準定位產品,提高營銷效果。
同樣擁抱流量紅利的,還有錦山亞妹牛肉干的掌舵人、海南亞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玉妹。她表示電商平臺顯著推動了品牌知名度與銷量的雙增長,公司將繼續深耕此渠道,將更多海南優質產品帶向更廣闊的市場。
不過,擁抱渠道革新的熱潮之下亦需冷靜思考。
海南椰語堂董事長趙玉明則提醒業界需理性看待與主播的合作。他表示,企業要根據自身產品屬性(如客單價、保質期、復購特性)及可持續的投入能力,選擇線上、線下或組合渠道策略,避免盲目跟風。
關鍵詞: “電商+直播”驅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升級研討會